中小学建设校园网络的根本动机,就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益和教学重量,建设具有规模的计算机网络,才能开展好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建设。
在校园网的建设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多层交换技术、虚拟网技术、广域网路由技术、防火墙技术、布线技术等。
(一)、校园网总体设计原则
⒈实用性与先进性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特点,在设计中特别强调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结合,应采用成熟的网络技术,保证校园网实用;跟踪国际网络技术的新发展,设计技术先进的网络。在保证校园网可靠、实用、先进的基础上,可以提供研究先进网络技术的科研环境,方便学校的科研与开发。
⒉开放性与标准化
整个校园网的设计采用开放性的网络体系,以方便网络的升级、扩展和互联。同时,在选择服务器、网络产品时,强调产品支持的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
⒊可靠性与安全性
在校园网的设计中,主要考虑两个层次:一是整个网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采用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网络体系结构,包括合理设计广域网的访问控制和内部虚拟网的访问控制、对外部网络访问链路的备份等;二是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是采用可带电插拔的模块、配置双电源、端口冗余、设置网络设备的用户表及口令限制等手段。
⒋经济性与可扩充性
在满足学校需求的前提下,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采用的网络架构和设备,应充分考虑到易升级换代,并且在升级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投资。
(二)、应用系统需求
校园网的应用系统可分为四大类:
⒈教学环境应用系统,主要集中于校园教学区内,主要满足教学的需求,多数网络应用会限制在校园网之内或某个子网之内;
⒉科研环境应用系统,多集中在各实验室和多功能竞赛及多功能报告厅,主要是实验的环境和课外学习的环境,这类网络应用可能需要较高的带宽以满足多媒体实验环境。
⒊办公环境应用系统是办公自动化的需要,主要是学校行政日常的办公自动化和教务系统的信息网络化等应用,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公工作效率;
⒋服务应用系统指校内的信息服务系统,一方面它要为校园网内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如Email等服务;另一方面还要为校园网外的用户提供一定权限的访问,如远程的信息查询、信息咨询等,以加强与其它县市兄弟学校之间信息交流和对社会提供远程多媒体网上教育服务。
(三)校园网环境下,教师素质的培养
目前,许多学校将建立了校园网,校园网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的中心由“教”转变为“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由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或辅助者,采用传统的模式培养的教师,以及用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都不再适应校园网的教学环境,然而校园网在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教师。离开了教师的作用,校园网不会发挥作用。因此校园网环境下,教师应当具有的素质值得探讨。
1、校园网与教学过程
根据教育传播理论,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为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教师、媒体、学生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校园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校园网的个别化教学模式、校园网支持合作学习模式。
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通过媒体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里的媒体既包含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现代化视听媒体。学生接受来自于教师、计算机传递的教学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转换为知识。同时,学生向教师传递各种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进度,控制教学过程。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基于校园网的个别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学校、家中、社会上任何地方,利用传统教材、图书馆、因特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学习。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只是间接地辅导学生。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均由学生自己安排。
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在校园网的支持下,学生可突破班级的限制,进行互教、讨论、练习、探索等合作性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模式主要是建立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师通过安排教学计划,实施网上教学,批改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来指导学生,学生既可以个别学习,同学之间也可以合作学习。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
通过对这三种典型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校园网对教学过程和教师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教学内容的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构成的多媒体教材。同时通过校园网,可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灵活。
2)教学形式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并存的模式。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学生论坛进行专题讨论。
3)学习方式的变化。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校园网,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教师的作用。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在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2、信息技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在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辅导者、启发者。教师是信息技术运用的关键要素。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信息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条件。但是面对以多媒体、校园网、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教师还缺乏准备。许多已经建立了1000MB校园网,计算机硬件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条件,但使用效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任课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培训教师的多媒体、网络技术。
在校园网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如下几种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校园网操作技能、多媒体CAI制作技能、远程教学技能。
教学设计技能:教师应当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指导实际教学。内容包括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评价等内容,并能根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设计的能力。
校园网操作技能:教师应当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98操作、汉字输入、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Internet的使用。
多媒体CAI的制作:教师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教学软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多媒体CAI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远程教学技能:教师应当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网络查询、网络通讯、网络上进行教学的方法。内容包括Internet一般原理与硬件配置、浏览器的使用、E—mail、FTP、telnet等基本服务项目的使用,能用frontpage编制网页,能制作Flash网页动画。
3、培养教师信息化素质的途径
1)发挥高校教学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
建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信息技术的培训应当避免搞计算机等级考核的误区,应当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信息技术为目的,做到简明、易学、实用。鼓励高校与驻地中小学结对子,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根据需求确定培训的内容
教师培训应坚持以知识介绍为背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培训的内容应涉及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常规媒体的运用与制作;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多媒体CAI的原理与软件的编制;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浏览器的使用;网页的编制。在设计培训内容时,要有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在分析他们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中的实际要求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培训内容。
只有根据被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培训方案才最有价值,最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
3)、未来教师的培训
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让全体师范生成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合格教师。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和计算机教育专业要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作为基本的职业技能课程。
关注教师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一个重点,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年轻一代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我们竭尽全力,我们的教师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于人类的未来具有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培养年轻一代帮助我们实现理想方面将起到中枢的作用。信息技术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也驶入了快车道,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师资培训还滞后于硬件发展,这已成为当前需要迫切需要研究的任务。
4、校园网建设的几个问题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正式启动,很多学校都在着手建设自己的校园网,搞好校园网建设,构建现代化教育环境,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是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取代旧有的落后教学手段,实现网络教学、远程教学、教育资源共享是时代的需要。如何更好的利用校园网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为“校校通”的一个重要的崭新课题。本文就在校园网建设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如何抓好校园网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发挥校园网作用,管好、用好校园网,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育发展史告诉我们,每一次教育技术的革命都会带来一次教育的革命。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对21世纪的学校教育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自主化、网络化、协作的学习方法,使得人们不仅可以从学校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全世界汲取最新的知识。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教育现代化的意识。为此,学校的领导要敢于创新,敢于“触电、触网”,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的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带领广大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敢于做改革派,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线,与广大教师一道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现代化教学的模式和经验,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没有一个“好”领导,根本就无从起步。校园网建起来了,但如果领导觉得还不是时候,也只能是摆设。因此,校园网建设得是否成功跟领导老师观念的创新有很大的关系。
2).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主力军,让教师通过校内外的培训,尽快提高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素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校园网建设的关键。人员培训与网络的建设应同步或超前进行,学校必须有一批懂技术、会使用的教师,才能真正发挥校园网络的功能,目前计算机教育和辅助教学发展较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少人才,只有培养和培训一大批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才,才能够发挥出校园网巨大潜能,使校园网的建设具有更深远的实际意义。
在建设校园网的前期和过程中,学校制订培训计划、培训课程、考核制度,对全校的教师进行了分层次、分阶段的计算机全员培训:学校技术骨干队伍培训、教师全员培训。结合目前实际,现阶段笔者认为应在如下几方面加强培训,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获取信息、远程教学、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等方面。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要由下列人员组成:网络管理、软件技术、音视频多媒体制作、资料素材收集、师生培训和维修保养工程等人员。以此确保校园网的运作和教育科研的顺利进行。
3).抓好四个覆盖率
一是教师覆盖率,要求教师人人参与实验,人人懂得计算机操作,掌握上校园网的方法,会使用“备课系统”进行备课,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掌握上网技术,善于通过国内外互联网,本地区教育科研局域网获得信息资源,会使用常规电教设备和多媒体电子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会改编课件,会设计课件脚本,制作多媒体课件(方便、普及型的PPT课件)。二是课时覆盖率,要求教师绝大部分的课时都使用多媒体软件,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三是学科覆盖率,各科教学都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设立研究课题。四是论文覆盖率,要求所有教师领导学期末都应有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4).校园网管理
校园网必须强化管理,实行按章治校,依规办事。主要是:一是硬件方面,包括网络使用规范、上网规范、场室使用管理制度、信息点、教学平台、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维修保养制度等等。二是软件方面,包括网络教室及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更新规范,教学软件、工具软件的培训推广应用制度,软件的购买、收集、制作制度,光盘、音像制品、素材库软件的使用保管、教师工作的评估激励制度等。要实行全员管理,人人定岗明责,有奖有罚,才能达到强化管理的效果。
5).积极与外界联系
建立校园网与国内外互联网,本地区教育科研局域网相联,实现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是用好校园网的关键。要加快建设学校远程教学环境,建立网上学校,实现家庭电脑与校园网相联,建立学校或地区性的教育资源交流网络,借助远程教学资源改革学校的素质教育,真正使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教育现代化。
6).合理规划配置
合理配置场室设施是校园网发挥作用的关键。有的学校校园网没能发挥作用,原因是没有解决好规划和综合利用的问题。其一是没有定好信息点的布局,在关键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资料室、电脑室、多媒体制作室、教室、办公室等应多设信息点,要调整好网络的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布局,以免出现不够用和“塞车”、“瓶颈”的现象时重复改造。其二是建多媒体教学场室时要考虑使用是否可行?设备是否较为先进?建成后能否用得上?使用率有多高等。可考虑把电脑室建成:电脑教学、语言实验、多媒体制作、电子阅览(包括上网浏览)的“四合一”功能室。其三要确立“教学第一线第一”的观点,对教学班教室、多媒体教学室应首先配置最好、最先进、最方便使用的设备,教师办公室、多媒体制作室也应优先配备电脑。学校资金短缺,建校园网有困难,可考虑先配置几台电脑,接通国内外互联网、本地区教育科研局域网的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库,再建一个多媒体大平台,或采用联校共建校园网,同用一个网管中心,共享资源。其四在规划设备购置时应考虑设备的“阶梯性”,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相当快,差不多四五年就得更换新设备,资金是首先考虑的问题,其次是合理性。我们可以采取分批上的原则,所以在设计时我们就应当考虑将设备分成不同档次,以便将来更新时可部分更新。
7 7).正确对待网络道德安全
任何事物都会有其负面影响,网络也不例外。其中最大的负面笔者认为是中小学学生网络道德安全性问题,目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其中整治网吧已初见成效。面对网络教育的负面效应,不应“谈网色变”,而是要积极采取措施、启动网络道德教育工程,以适应新型社会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需要。学校更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和疏导作用。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自律能力;建立学生网络,丰富校园网络内容,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增进学生网络知识、提高其网络技术水平、培养网络道德的活动;健全规章制度,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因势利导,以“导”代“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提高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技术上设置网络过滤平台,对网络内容进行过滤和监控;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对部分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治疗。
8).校园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网络概念已不再局限于某些领域,而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网络社会。不过,同其它一些高科技类似,网络技术在丰富人们生活、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大家可以看到,自Internet问世以来,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一直作为一对矛盾体而存在着,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的进一步加强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局域网是互联网的一种主要的存在方式和组成部分,局域网的安全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几乎所有的网络安全问题。校园网络中不安全的主要问题:IP盗用问题、防火墙攻击、病毒邮件问题、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扫描和攻击、非法URL的访问问题、病毒防护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去解决,比如安装过滤软件,使信息更加安全;安装防毒杀毒软件预防病毒入侵。